
唐嘴村临湖有一石碑,国曹刻着小篆“唐嘴水下遗址” 
石碑背面刻着罗隐的湖还诗
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两次打到濡须口,越城最后一次是国曹216年,魏吴双方以巢湖为界各据险要。湖还13年后,越城“巢城”因为地陷,国曹淹没在湖水中。湖还那么,越城三国时曹操越的国曹是湖呢?还是城呢?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还原历史真相。湖还 古籍中的越城巢城 “巢城”地陷,证据确凿。国曹据《庐江县志》记载,湖还湖陷于吴赤乌二年(239年)七月二十三日戌时。越城康熙《巢县志》引旧志云:“吴赤乌二年巢城陷为湖。” 我们来看看古人怎么说巢湖由来的?清末卢龙腾等编纂的《巢县志》认为,239年之前,巢湖有湖,地陷让湖从小变大。祝穆《方舆胜览》云:东汉永平时,巢湖出黄金。又诸葛亮《出师表》云: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则是赤乌未陷以前,已有巢湖。至城陷,而湖复增广云尔。尹士达云:成化癸卯中,余侨寄邑南之高林,正月三日,以履端之庆,过法云院,归至山椒,忽见湖中城垣高耸,楼橹峥嵘,旌旗帆樯,旋绕于城外者,纷沓分明于烟霭中。乃下马注目者久之,因顾谓同行曰:异哉此遇乎。父老谓湖干则巢州现。 而在传说记载中,巢湖因为地陷从无到有。至于巢湖形成的传说,精彩绝伦。 “陷巢州”的故事,最早出现于东晋文学家干宝笔下,干宝生活的年代和“陷巢州”的年代是紧挨着的。他编撰的怪异故事集《搜神记》卷二十《龙儿救姥》和宋代刘斧编撰史料笔记《青琐高议》后集的开篇之作《大姆记——因食龙肉陷巢湖》,情节相同。《青琐高议》云:焦湖河泊所,地系古巢州。西晋初江涨,港有巨鱼,渔者取以货于市,合郡食之,有一姥独不食。遇老叟曰:此吾子也。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稚子讶之,姥以实告。稚子欺之,乃以朱涂龟目,姥见,急出城,城陷。有童子曰:吾龙子也。乃引姥登山而免。历代诗人也为之感叹,唐代诗人罗隐游览巢湖,留下七律《中庙》一首,其中有句:“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清初大画家石涛,在《巢湖图》上题有“巢湖地陷赤《庐江县志》 乌事,四邑水满至今灾”的诗句。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研究员钱玉春认为,史料记载的巢湖水域是由一座城市陷落而成,由于史料把巢湖的形成和巢湖范围的变化混为一谈。同时人们对自然灾害所能造成的破坏程度缺乏认识,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古人杜撰出来惩恶扬善、教化民众的神话故事,而忽略了任何神话故事都不会有具体时间和地点。 巢湖地陷,等于巢湖地震么? 巢陷是因为地震? 《巢县志》记载,巢陷时,所陷非止一城。《巢县志》主编卢龙腾从地理沿革来分析“巢陷”原因,认为古城陷入湖底是由于洪水上涨,或湖口淤塞流水不畅造成的。“今计齐头嘴及姥山东南至巢河,长可百五十里,阔不下五六十里,皆其所陷没也。又,其时居巢实为吴境,操虽尝增张辽兵守之,终亦不能有。魏太和六年,满宠徙合肥于新城,西去四十里,以避吴人水师。盖权筑濡须坞,必增东兴堤以蓄水,水口湮塞,淝城必在水中,不得不迁也。吴嘉禾三年夏,吴主入居巢河口,向合肥新城,则居巢之为吴地明矣。”有学者认为,从巢湖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来看,如果说遗址的相对高度没有发生变化的话,那么这样的地势高度每年都要遭受洪涝灾害。无法想象人类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从新石器时代一直生活到三国时期,历时三千多年的时间。所以这种说法,无法让人信服。 其次,卢龙腾从出土文物分析“巢陷”,似乎难以消融“器物完好如故”和“一千四百三十九年”之间的矛盾:“况今所掘钱文,又与史鉴所纪吴铸钱合,则湖陷之于东吴有明征也。夫事出非常,疑信参半。昔疑东兴堤成,濡须坞舟由龟山尾出入,今河路犹存,石崖高数十丈,缆迹尚在。地势高,水中乱石如剑戟,必增水丈余,舟始无碍。居巢或在汙下,时为没荡废,非陷也。及今所见河中街市器物,始知向所疑者,非是。恐后古碛尽去,徒断埂耳。抑自赤乌二年已未至康熙六年丁未,凡千四百三十九年,而土中器物完好如故,岂神物护持,偶一示现人间耶。因备记之,以俟来者。” 而现代地质专家普遍认为,巢湖位于从山东郯城到安徽庐江的郯庐大断裂带上,在这一地球的伤口上,每当地质结构发生变化时,这一地区就容易受到影响,发生地震。专家在鱼山发现了面向巢湖的断层。从遥感卫星拍摄的巢湖北影像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沿巢湖东北岸一线的地层像刀切的一样整齐,明显地能够看出来这里存在一个断层。而位于巢湖北岸的柘皋河出水口,流程很短,和流域面积极不相称,如果把它和巢湖的出水口裕溪河连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河流的话,就显得比较合理。造成这一地貌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在巢湖东部曾发生过一次大面积的地质沉降,柘皋河被蔓延而来的巢湖水切断,分成了现在的柘皋河和裕溪河两条河流,这样的地质沉降只能是地震造成的。 唐家嘴头出宝贝 “巢城”在地震中陷落,淹没于八百里浩淼烟波之下,沉睡千年。 巢湖市烔炀镇唐嘴村在巢湖通往合肥的湖滨大道19公里处,南面巢湖一侧。2001年底的一天,有文物爱好者反映在唐嘴村附近,沿湖滨大道护坡底部南面露出水面的河床上,有大量的陶片堆积。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地下文物异常丰富,民谚有“唐家嘴头出宝贝”,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物被潮水淘洗出来,水位低的时候还会有十多口水井露出水面。唐嘴村遗址地势北高南低,伸入巢湖,当地人将这种伸入湖中的半岛地形称为嘴子。考古工作者判定这可能就是史料记载的“陷巢州”遗址。巢湖市文物管理所从遗址捡拾和从附近村民手中征集了玉器、银器、铜器、铁器、陶器共260多件文物。按功能分有玉斧、印章、钱币、箭镞、鱼钩、带钩、剑饰、铜针、铜镜、铜刷、筒瓦、板瓦、瓦当、画像砖、陶罐、陶拍、网坠、纺轮、弹丸等。年代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的玉斧,最晚的是王莽时期钱币,人类在这个遗址上生活了有三千年。 控制巢湖水位的巢湖闸1959年建成后,巢湖年平均水位8.03米,每年2月水位最低平均7.49米,8月水位最高平均8.62米。当水位线到达9米时遗址全部没人水下,当水位线到达7米时,露出水面的遗址东西长有600米,南北宽150米左右。2005年6月,巢湖出现了7米左右低水位,考古工作者在现场发现新出水的有三处直径80厘米左右的陶井圈和一棵直径达82厘米的古树根,同时还能够清晰地看到多处房基遗迹、黑炭层、红烧土和灰坑。烔炀老街李鸿章当铺附近居住的老人,清晰地记得当铺鼎盛时期,有很多唐嘴出土的文物坐着船来此交易。 在唐嘴村,记者看到临路巨大的石块上刻着小篆“唐嘴水下遗址”,临湖的背面刻着“吴赤乌二年巢城陷为湖”,罗隐的诗刻在一旁,历史事件增添了人文色彩。远阚巢湖,这是一个巨大的碧绿的“心”型。 曹操攻打巢湖的时候,这里一定有蜿蜒曲折的丰富水系。地震把巢湖震出一个“心”形后,湖从小变大。如今巢湖由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二市三县环抱,位列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中。(黄琼) |